貓咪水汪汪的大眼睛萌翻人~不過你有定期帶貓咪咪施打疫苗嗎?小心感染人畜共通的貓披衣菌,會連家裡的人和其他貓都遭殃啊!
今天PetTalk愛寵團隊要來推薦一個毛爸媽絕對用的到的超實用服務《寵物健康護照》,並整理出服務項目懶人包,請入內查收!
「奇怪,為什麼最近很常在貓咪的屁屁口看到一顆顆像米粒的東西黏著?」作為一位專業貓爸媽,千萬不可忽視這個現象,因為這就是貓咪感染絛蟲的證據!
說到狗狗的病毒性疾病時,都會想到「犬瘟熱」、「犬細小病毒」,估計有許多毛爸媽仍然不知道同樣也是人畜共通的「鉤端螺旋體」,但是「不曉得、沒聽過」,並不代表這個細菌不存在;相反的,日前驚傳澳洲因此細菌導致約50人感染、7隻狗接連死亡的案例。
有養貓的人一定都聽過鼎鼎大名的貓瘟(Feline Panleukopenia),但面對這個疾病,很多貓爸媽可能還是處於「聽過但是不熟」的階段。因此PetTalk愛寵團隊今天就來介紹:貓瘟為什麼會這麼棘手?家貓得病的機率很高嗎?染上貓瘟又會有什麼症狀?
當遇到毛孩生病時,請務必於第一時間帶往動物醫院確診、治療。但毛孩沒有健保體制,一旦因生病、意外看病時就需花費不小的醫療費;若遇到開刀、住院等情況更是所費不貲,再加上後續追蹤及術後護理,並非所有毛爸媽都能負擔得起。因此在平日為毛孩投保寵物險越來越重要!
正常情況下,貓咪的毛髮應該要是乾淨、蓬鬆且有光澤的,摸起來平滑、不油膩;如果注意到貓咪被毛乾燥凌亂、結痂、潰瘍、脫毛,身上散發異味或是在同一個位置重複舔咬、搔抓,都可能表示貓咪有皮膚上的困擾!
每年春末夏初之際(約4~6月,沒錯就是現在!)是跳蚤活躍的高峰期,尤其超愛寄生在全身毛茸茸的狗狗貓咪身上。如何有效的為毛孩防蚤,以及防止這些惱人小東西入侵屋內,是每個家庭重要的夏日功課!
本篇將延續上一篇主題,詳細介紹貓咪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診斷、治療方式與日常照養。
最近發現平時懶懶的喵皇忽然變得很愛在家跑來跑去、跳上跳下?食慾變超好但身材卻瘦了?難不成是因為牠越活越年輕,所以活力與新陳代謝都回春了嗎?你以為牠是回春,其實是「甲狀腺功能亢進」
為了有助於早期發現並及時控制犬貓老年疾病,毛爸媽最好每年帶毛孩進行一次例行性檢查,並定期接種疫苗及人畜共通的狂犬病疫苗,及早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然而市面上有五合一、七合一、八合一等各式各樣的疫苗,在選擇預防疫苗施打上應該注意哪些事呢?
在養貓前,有許多必修課程是萬萬不可忽略的!從單純的食衣住行,到可能會危及生命的傳染病,都是爸媽們必須放心上的問題。
腸胃健康與否對動物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響,腸胃問題也是貓咪常見的臨床疾病之一,且越年長的貓咪患病的機率也越高。
雖然動物保護法第19條規定飼主一定要幫自己飼養的寵物植入晶片並做寵物登記,但依舊有不少毛爸媽認為晶片是「非必要」的。然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家貓咪/狗狗不出門,所以不需要打晶片」,但真的是這樣嗎?
「過年期間」榮登犬貓急診的旺季之一,雖然不希望有毛寶貝真的需要使用這份清單,但未雨綢繆總比事故發生時手忙腳亂來得好。趕緊把這一篇存下來!預祝所有毛爸媽及毛寶貝安心過好年唷!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2018/9/20時發布一篇公告,內容提到某些口服外寄生蟲藥中含有 Isoxazoline 成分會引發動物出現肌肉顫抖、共濟失調與抽筋等副作用,在國內有媒體報導後引起許多飼主恐慌,心想不知該不該繼續給毛孩使用口服外寄生蟲藥。
貓咪愛乾淨是眾所皆知的,時常看到貓咪不斷「舔舔舔」地用舌頭清潔及梳理自己的毛髮,尤其到了換季時期更容易因為換毛而勤加理毛,但這時候就要密切注意貓咪吃進去的「毛」有沒有排出來喔!
每逢接近農曆新年前,毛爸媽總是會特別忙碌:大掃除、拜拜、準備年節用品…常常一個不小心就會忽略心愛的毛寶貝;因此,過年期間反而成為動物醫院為寵物掛急診的旺季。
一聽到傳染性腹膜炎,相信很多貓奴們都會聞之色變,因為貓咪的大殺手之一就是傳染性腹膜炎!由於一般貓咪大多帶有冠狀病毒,當貓咪受到感染或環境給的壓力,就有可能會使病毒產生病變轉變為腹膜炎。
寵物「三大癌症照護」之一便是營養支持(nutritional support),罹癌的毛孩因受腫瘤所苦,腫瘤細胞本身因分裂/生長快速的特性,會和毛孩本身共用、甚至奪取所攝取的養分,進而造成毛孩的消瘦與虛弱;在治療期間造成的副作用如疼痛、化療造成的胃腸道症狀、發燒等,也容易引發毛孩厭食而導致營養攝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