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貓奴一定都把貓貓當皇帝般的祀奉~餵了飼料又給罐罐,外加貓草和肉泥~但是...「為什麼~~~你還是會去吃塑膠袋~~~(想問天問大地)」 "PICA—異食癖"(不是唸皮卡喔!)指的是「規律且連續地把不可食用的物品吃下肚」的行為,確實在醫學研究上會發現有些人在特殊環境或精神狀態下,會吃玻璃、吞頭髮、喝汽油...所以我的貓也有這些問題嗎......
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個評估貓咪聰明還是愚笨的方式,就是抱著貓靠近牆壁看會不會用手來抵擋。如何知道你們家那隻貓咪有可能是貓界的愛因斯坦,國外的貓咪行為學家設計了下列幾項問題,讓您來評估家中貓主子的智力。
之前有一段時間,有不少國外網友拍攝自己家的貓咪看到小黃瓜就嚇得花容失色的影片。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貓咪會怕一根無害的小黃瓜?
以前毛爸媽想透過醫療方式來確認毛孩的食物過敏原,有「皮內注射」和「血清IgE測試」兩種。不過這兩種並不是檢測過敏原很好的方法,所以就出現了第三種「食物排除試驗法」。
有「腸胃問題」的毛孩數量,大概僅次於有「皮膚問題」的毛孩數量,不管是便秘、腹瀉、嘔吐、一直放臭屁…都與腸胃及消化系統息息相關;家有超過7歲的狗狗貓咪更要注意牠的腸道健康。
希望毛孩活得更久、更健康是所有毛爸媽衷心期望的事;但,只要年紀大了,動物器官等功能一定會逐漸出現漸進及不可逆的退化,也就需要特別注意與照顧。
貓是一種非常依賴過往的生活經驗及常規的動物,對於生活中突如其來的意外通常無法立即適應。有鑑於此,獸醫先生有些小技巧要跟大家分享,以便在第一時間舒緩貓緊張的情緒。
理毛對貓咪來說不只是為了清潔身體,還可以幫助舒壓,所以只要是適度的舔舔都是正常的。但如果發現貓咪舔拭尿道口(生殖器)的頻率太高,這個時候就該注意了,因為你的貓有可能得到泌尿道相關疾病!
上一篇開箱文我們提到「肌肉」對於毛孩的重要性,而「關節」與肌肉是最密切關係到動物行動的兩大因素。所以這次我們就要來談談關節!
貓咪和狗狗並稱兩大伴侶動物,但,為什麼貓好像很難像狗一樣訓練呢? 如果我家的貓一直都很敏感又膽小,可以透過傳說中的「社會化訓練」讓牠變得活潑又親人嗎?
隨著寵物也逐漸高齡化,「熟齡照護」議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不過有很多毛爸媽在照顧年長毛孩時,主要會著重在關節、腸胃道和眼睛上的保養,卻忽略了其實「肌肉」也是最根本的凍齡關鍵之一喔!
毛孩的一歲就是成年,成長速度飛快~但是...到底多大性成熟才算正常咧?另外「要不要幫我家毛孩結紮?」也是讓很多毛爸媽陷入天人交戰的一個問題?
這次不討論給予的食物種類、調理方式、餵食方式、使用裝置吸引貓飲水等等,只單單討論一個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就是關於貓的飲水該擺在哪?
貓下泌尿道疾病最令人頭痛的原因就是造成發病的原因很多,所以無法提前預知會不會哪一天疾病又忽然復發了;加上每次復發原因有可能不同,所以獸醫師都需要為貓咪重新做一輪檢查,並搭配檢測儀器(如X光、超音波等)來判斷主要的發病原因。
當我們帶毛孩到動物醫院時,第一個與毛爸媽接觸的大多都是獸醫助理;當狗狗貓咪因為看診太緊張、凶巴巴時,我們又可以做哪些事來讓整個療程更順利呢?
很多人對貓咪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覺得牠們「很獨立、很冷漠」。其實仔細觀察,你就能發現貓咪會透過許多肢體語言來表達牠對你的愛意喔!
所謂「民以食為天」,毛孩更是「以食為先」!活得好不好,就看你怎麼餵牠們~我們餵給毛孩吃的食物、牠所養成的飲食習慣,都會大大影響牠們的一生喔!
「社會化的意思,是要帶還沒接種完疫苗的狗狗、貓貓到⼾外去嗎?」其實不落地,也可以開始執⾏社會化的步驟喔!
你必須先了解一件事實,就是貓咪的過敏原並非「貓毛」本身,而是貓咪自體分泌的醣蛋白。所以單純只是將貓毛剃光或改養無毛貓,並無法完全解決你的問題。
「貓下泌尿道疾病(FLUTD)」是近十年來貓咪好發疾病的第一名!只要發現你家的貓咪一直不斷來回進出貓砂盆、在家中到處亂尿尿、尿尿姿勢改變、甚至尿出血尿時,都有可能是因為牠罹患了FLU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