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貓爸媽都曾經遇到貓咪把自己身上某一塊毛髮舔個精光的情形,想制止也沒用,因為貓咪可能會趁四下無人時、或是乾脆躲起來繼續舔,最後可能不只是禿毛,皮膚甚至還被舔到發紅或破皮流血。 而大部分的貓爸媽在上網搜尋資料後,有很多解釋都是「如果禿毛的部位沒有明顯皮膚病的病灶,大多是因為壓力大而引發貓咪過度舔毛」,似乎就只能暫時幫貓咪戴上伊莉莎白圈,以防止情況繼續惡化。
很多毛爸媽以為只有夏天才需要幫毛孩驅蟲,其實這是個超大的「刻板印象」!一年之中會有兩次跳蚤盛行的高峰期,一次是春夏交際的5、6月,一次就是10、11月。
寄生蟲感染可說是獸醫師最常遇到的疾病之一,而內寄生蟲依屬性不同,輕則引發脹氣、消化問題或皮毛暗沉,重則攸關生命安全;有時是感染了卻未必有明顯徵狀,但如果是「人畜共通」的內寄生蟲,家中的人也會連帶遭殃。
「奇怪,為什麼最近很常在貓咪的屁屁口看到一顆顆像米粒的東西黏著?」作為一位專業貓爸媽,千萬不可忽視這個現象,因為這就是貓咪感染絛蟲的證據!
正常情況下,貓咪的毛髮應該要是乾淨、蓬鬆且有光澤的,摸起來平滑、不油膩;如果注意到貓咪被毛乾燥凌亂、結痂、潰瘍、脫毛,身上散發異味或是在同一個位置重複舔咬、搔抓,都可能表示貓咪有皮膚上的困擾!
每年春末夏初之際(約4~6月,沒錯就是現在!)是跳蚤活躍的高峰期,尤其超愛寄生在全身毛茸茸的狗狗貓咪身上。如何有效的為毛孩防蚤,以及防止這些惱人小東西入侵屋內,是每個家庭重要的夏日功課!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在2018/9/20時發布一篇公告,內容提到某些口服外寄生蟲藥中含有 Isoxazoline 成分會引發動物出現肌肉顫抖、共濟失調與抽筋等副作用,在國內有媒體報導後引起許多飼主恐慌,心想不知該不該繼續給毛孩使用口服外寄生蟲藥。
台灣氣候潮濕悶熱,因此建立正確的定期寄生蟲預防用藥觀念,是每個飼主都要學會的事!市面上這麼多除蟲滴劑,到底驅蟲藥的主要成分有什麼呢?今天就要帶大家認識一下除蟲界的大明星「除蟲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