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貓爸媽都曾經遇到貓咪把自己身上某一塊毛髮舔個精光的情形,想制止也沒用,因為貓咪可能會趁四下無人時、或是乾脆躲起來繼續舔,最後可能不只是禿毛,皮膚甚至還被舔到發紅或破皮流血。
而大部分的貓爸媽在上網搜尋資料後,有很多解釋都是「如果禿毛的部位沒有明顯皮膚病的病灶,大多是因為壓力大而引發貓咪過度舔毛」,似乎就只能暫時幫貓咪戴上伊莉莎白圈,以防止情況繼續惡化。
大多是因為「心理壓力」導致貓咪過度舔毛嗎?
當面對貓咪那片光禿禿的皮膚時,貓飼主最想知道的應該都是如何分辨貓咪是「心理」還是「生理」問題,老實說連獸醫師也很想知道,畢竟貓咪無法闡述病情。
不過,如果根據國外許多文獻研究,加上實際臨床醫學統計,其實貓咪因為心理因素產生過度舔毛的機率並不高:約莫只有10%的貓咪是真的因為心理壓力而引發過度舔毛,其餘75%是與疾病有關、15%則是其他原因伴隨的皮膚問題。
貓咪皮膚問題之臨床病例第一名:跳蚤過敏性皮膚炎
事實上多數貓咪在經過獸醫師檢查與診斷後,發現都是因為生理疾病造成,其中「被跳蚤叮咬而引發的過敏性皮膚炎」又是最常見的主因。
貓咪在被跳蚤叮咬後,其尾巴根部、四肢後方和內側會冒出像痘痘般的紅色顆粒,因為奇癢無比而讓貓咪不斷想去搔抓舔啃;最嚴重的情況除了患部毛髮被舔個精光,還會出現傷口,有時傷口還會合併黴菌或細菌感染,導致患部範圍越來越大。
跳蚤雖然看似不起眼,卻是貓咪最常見的皮膚外寄生蟲!由於跳蚤會經由人或其他動物一起帶回家,並找尋溫暖隱蔽的地方繼續生存、繁殖,這時候家中貓咪的身體就變成跳蚤最理想的寶地了,因為貓毛很細又密集,躲在裡面不容易被發現。
所以即便是從來沒出門過的家貓,也很常被叮咬;而且如果沒有仔細看,跳蚤遺留在貓咪身上的糞便也容易被貓爸媽誤以為是貓砂而忽略。
找到適合貓咪天性的除蟲方式很重要
雖然前面表示貓咪因為心理壓力而過度舔毛的機率很低,不過,比起人類馴化狗狗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0年前,人類馴化貓咪大概是從9,000年前開始;因此貓咪的天性上還保有部分「野性」,也就是身為狩獵者的本能。當貓咪被抓住、沒有辦法逃離的時候,會帶給牠很大的緊迫感與壓力,如果長期讓貓咪處在有壓力的狀態下,還是會間接造成其他生理疾病,例如自發性膀胱炎、大腸激躁症、脂肪肝等等。
所以當我們需要把貓咪固定住時,大部分的貓咪一定都是拼命掙扎,即便有些貓咪一開始可以忍耐,但時間也是有限的。平日諸如剪指甲、刷牙、餵藥、投藥(驅蟲)都需要把貓咪固定住,除了每次都要事先準備好貓咪喜歡的零食,希望可以讓貓咪對這些事建立正向的連結,貓爸媽還要練就「快、狠、準」的功力,因為只要動作稍微有一點遲疑,下一秒貓咪就會馬上逃走,或是瘋狂用貓爪攻擊。
因此,以「預防寄生蟲」來說,首先會建議選擇方便投予的方式,像是滴劑類產品只需使用在局部皮膚上,就能快速擴散到貓咪全身的皮膚毛髮,發揮治療及預防寄生蟲感染的效果。不需要像口服類產品可能要強迫餵食,相對能大幅減低貓咪的壓力。
再來確認產品中不含危害貓咪的成分,最常見的成分「除蟲菊」對貓咪來說是劇毒,會造成貓咪的神經症狀,例如抽蓄、嘔吐、不規則震顫、誘發癲癇,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急性肝衰竭。
預防寄生蟲+照顧貓咪情緒,兩者其實可以兼併
雖然說寄生蟲預防工作非常重要,卻也是很常被貓爸媽忽略掉的事情。但是,除了跳蚤外還有很多「不肖份子」對貓咪虎視眈眈,例如:躲在草叢或樹叢裡的壁蝨,牠們也會附著在行經的人褲管上或動物的皮毛上。除了外寄生蟲,貓咪常見的體內寄生蟲還有絛蟲(藉由跳蚤傳播,外觀像白芝麻)、蛔蟲(經由口糞感染,外觀類似橡皮筋)、心絲蟲(藉由蚊子傳播),其餘還有鉤蟲、耳疥蟲、疥癬蟲等等。
不過每個月例行性的點藥,除了會造成貓咪的焦慮,其實貓爸媽也會擔心在滴劑還沒乾透前,被別隻貓咪誤舔到了怎麼辦、貓咪不小心磨蹭到點藥的部位怎麼辦……
還好現在的貓咪也很幸運,目前已經有國際大藥廠製造出「每12周使用一次」的一錠除®全效貓用滴劑,結合Fluralaner與Moxidectin的雙效成分,不僅使用安全,也能同時一網打盡大部分的體內外寄生蟲(跳蚤、壁蝨、蛔蟲、心絲蟲、鉤蟲、耳疥蟲)。
有別於傳統上一個月使用一次的預防藥,將一年12次的焦慮縮減成4次,很適合特別不喜歡投藥、想進一步減少投藥次數的貓咪們,對於每月投藥感到擔心困擾的貓爸媽來說也是非常合適的產品。同時因現代人工作繁忙,可能每個月都會上演一次「啊!我又忘記幫貓咪除蟲了!」的劇情。改成12周投藥一次,是目前市面上最長效的除蟲成分,也讓貓爸媽可以在「忙碌生活」與「保護貓咪」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最後獸醫師也要再特別提醒貓爸媽:雖然貓咪很容易發生跳蚤過敏性皮膚炎,但其實導致貓咪皮膚問題的原因還有很多,像是異位性皮膚炎、黴菌感染、食物過敏…等等。
所以只要發現貓咪出現跟平常不一樣的舉動或行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找獸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自行判斷,並積極與獸醫師一起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喔!